這條路
每天我去早餐店的路
經常呼呼地飛躍而過
卻總是在那個紅綠燈下
被角落的風景吸引
那幾乎就要倒塌的牆
瓦簷外露
礫石躲在卑微的隙縫
漫長的雜草狂妄
無法無天似的
在繁華的台北城裡
彷彿遺世而孤立
這天
下了點雨
我決定停駐
進入這片破敗的境
↓ 遺留下來的,角落街景
曾經有一個台灣的新銳導演說過
「台灣,有很多景
看起來很平常,但是在鏡頭下
就不是那麼一回事」
舊事物
我是熟悉的…
純樸地就像南台灣還保存著的那些
雖然社區裡有一些都市更新的建案
輕豪宅、小豪宅的新建築林立
但大部份的居民都保留著原本生活的樣貌及方式
三、四十年前的那種
我的腳步變得很遲緩
小心翼翼,希望舊社區的步調不要被打擾
她問我,來這裡做什麼?
他也好奇,問我,在拍什麼?是不是房地產的…
多麼沒有安全感的兩顆心
他們應該面對過好幾次買地、徵收、搬遷的場面
「我只是來看看…」
從小住在這裡的大哥
被我的誠實安撫下來
他說,這個社區發展得很早
是以前基隆河岸的渡船碼頭
後來搭建了吊橋,來往松山南港與內湖
吊橋就是成美橋的前身
交通方便,使得這裡被規劃為輕工業區
曾生產出許多世界第一的紀綠,例如毛刷產品
只是時空改變,政經發展中心改變
漸漸就減緩了社區的居民的生態
至到如今
↓ 舊屋子沒人住了,木瓜樹還是纍纍生長
↓ 也許風一吹,紅瓦就要成瓦礫了…
↓ 所有的景物都說好了,一起褪色
↓ 注意,社區裡出現外來客入侵
然後,我繼續走了進去
鐵皮圍籬,散亂的廢棄傢俱
幾戶還是有人住的
一個年輕人走出來
頂著熬夜才有的熊貓眼
他跟這個老社區,多麼不協調
↓ 這不是貧民窟,只是舊了點,亂了些
↓ 門上,還貼著恭賀新禧呢…
↓ 新與舊交疊
↓ 倒圯的磚牆,舊建築風格,說明了曾經的華麗
↓ 也許每下一場雨,都會再傾倒一點點
↓ 那屋子的主人,在何方呢?大宅院裡會否也有小人物的故事?
↓ 掉下來的瓦楞板,剛好遮住了土地公的視線
↓ 樸實之口
↓ 鐵窗上,夾著古早時期的廣告看版,是磚呢…(算準了我會來嗎?)
↓ 阿嬤的甕裡,裝著什麼呢?
↓ 靜默的兩張椅子,佇立在一個雨的午后
↓ 唯一活在現在時空裡的植物,好親切的模樣
↓ 是有人照顧的吧…長得很好的葉子…
↓ 時間的轉盤,通往過去的水管,開啟未來的門
↓ 我是繁華都市裡的,一點點破敗,我在新明路
↓ 說著很多故事的舊牆,誰來塗鴨?
↓ 翻轉木作的窗,裡面滿佈著蜘蛛網和一片黑暗
↓ 每個地方,神明依約保佑著善禱的人兒
↓ 一葉知秋嗎?一葉慢活,好嗎?
舊街
小巷
隨著陽光、露水
晨霧或寒風
呈現出變化萬千的色調
不約而同地,都在演繹「改變的進行式」
社區裡正在串門子的媽媽們
以為我是電視台或報社的記者來採訪
我的心裡有一個小小的聲音
「我只是喜歡『這樣』…」
但我沒告訴她們這個答案
因為,到底「這樣」是哪樣?
我自己都很難說明…
生命的長度有限,總會終了
每個人都活過
但未必每個人都曾真正活著
對這些老居民來說
依偎著自己辛苦打拼來的家園,是活著
遠遠落後都市更新腳步仍然心安理得,是活著
一個小屋子裡,擠著三代同堂,有笑聲,是活著
里長家種的櫻花開花了,大家都跑去看了,也是活著
對我來說
在這個破敗的舊地中,看見自己豐足的擁有
足夠了,我活著
感謝老天爺賜予我的一切…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[新明路]
well...我想,應該也不會有人想要去這裡的…
這個社區,就在彩虹橋附近,饒河街的對岸
在麥帥一橋跟成美橋中間
走河堤,就是了…(我這樣說,有誰會懂啊…)
- Feb 27 Sat 2010 21:16
[台北] 繁華裡 一點點 破敗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